印光法师语录——【大藏经者,如来之慧命。人天之眼目。无名长夜之智炬。生死苦海之慈航。觉先觉后之法源。世出世间之道本也。若非宿植善根。历劫莫闻名字。况亲承供养。受持读诵。依之修习。以迄圆证乎哉。此一大藏所说之法。乃十法界生佛凡圣即心所具之法。】
籍2013年农历6月19日(阳历7月26日)即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,泰清寺将隆重举行迎请《乾隆大藏经》暨祈福放生法会。
说到《乾隆大藏经》,我们有必要了解大藏经的缘起和历史。
佛法正式传入中国,是在公元六十七年,当时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年,传说汉明帝做了个梦,梦中看见一位相好庄严、金光灿烂的金人,一手拿着一把弓,一手拿着两支箭,就在金銮殿上空飞来飞去,梦醒以后,汉明帝就把梦中所见的事情问了大臣,大臣回答:[我听说西方有圣人,名字叫做佛,而陛下所梦金人,手拿一弓二箭,这就是佛字。]于是汉明帝便派人到印度去请求佛法,路途中,巧遇伽葉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,带着佛像和经典从印度来到中国弘扬佛法,汉明帝就以最隆重的仪式把两位尊者迎接到洛阳,并兴建了白马寺供养两位法师,也开始了佛典翻译工作。隋、唐时代朝廷设有收集佛典的书库,称为大藏。而总称其所收佛典为大藏经、藏经或一切经,原意是指汇集汉文一切佛教经典的大型综合性丛书。就是将一切佛教经典有组织有系统的汇集起来。
《乾隆大藏经》是清代唯一官刻汉文大藏经。清雍正十一年西元一七三三年,雍正皇帝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,以明朝的《永乐北藏》为基础,总集了历代经藏论述于雍正十三年西元一七三五年正式开雕,至清高宗乾隆三年西元一七三八年完成,全称为《乾隆版大藏经》,又名《清藏》、《龙藏》。《龙藏》分类依千字文为序编目,自“天”字起,至“机”字止,共七百二十四字,每字为一函,每函十卷,计七千两百四十卷,共计六千七百万余字,是我国最大的版刻典籍。此经最初开刻于贤良寺,当时只印刷一百部,乾隆二十七年西元一七六二年,由朝廷全部颁赐给内廷和各地的寺院作为供奉珍藏之用。清代以前,历代雕刻的经板多毁于兵火,只有《龙藏》经板基本完整保留下来,成为稀世之宝。但文革期间,对保存文物的疏忽,导致部分经板损毁,幸好北京城门外白塔寺内藏有一部曾被乾隆皇帝下令处理的《乾隆大藏经》,因早已被封入塔中无法拆塔抽出经函,所以只能作罢,才显现出今日《龙藏》之原貌。 故《乾隆大藏经》是我国历代官刻大藏经极为重要的一部,实际收录元、明、清三代高僧大德的经、律、论、杂著等168册。
金刚经云:若是经典所在之处,则为有佛,经典即是佛的法身,有佛经的地方,佛法就永不断灭,大藏经只要尚留一部在人间,佛法就能承传下来。古人云:【欲消灾免难,唯有宣扬古圣贤佛菩萨之教育,唯断恶修善,才能消灾免难于万一。而说明因果之事理,莫如佛经详尽,其中当以大藏经最为完整,三藏十二部,大小乘佛法尽在其中】。
泰清寺一贯秉承佛陀【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】之精神,如今得如此殊胜之法宝,为同耕福田,愿十方广大善信大众能随喜参加,同沾法喜,同修福慧,同感佛恩,同结法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