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
第四十六章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
佛陀有一次离开王舍城的耆阇窟山,度过恒河进入越只国,在那边说教的次数很多,经过很多的乡村,又经过很多的市镇,佛陀知道以应身佛陀住世度化的因缘,总要有完的时候,佛陀很想把要教示的完全教给大家。
佛陀在越只国教化以后,曾把住在越只国的比丘集合起来作过一次训话,无非是叮咛大家学道,要记好并遵守圣戒、圣定、圣智慧、圣解脱的四种微妙之法,然后转道毗舍离国去时,又先在巴连弗城说法。
巴连弗城的佛教信者,听说将近八十岁的佛陀,法驾亲自前来说法,想要逢佛陀的人,不分远近都抽暇赶来。佛陀端坐在一棵树下,见到佛陀圆满之相的人,没有一个不感动,没有一个不向前致最敬礼。
信者们商量,临时搭一个帐蓬作大讲堂,敷设法座,请佛陀说法,佛陀很欢喜接受他们的善意。
佛陀在临时的大讲堂中对大众说法道:
“信仰我的教法的信众们!你们信奉我的教法,第一要皈依三宝,皈依佛陀、教法、僧伽,才是佛教的信徒。皈依三宝以后要严持五戒,不乱杀、不乱取、不乱淫、不乱说、不乱吃,是为五戒。受戒的人有五种功德:第一是所求皆能如愿,因为不正当的不求,第二是所有净财益发增加,第三是到甚么地方都能获得众人爱敬,第四是美誉传播四方,第五是死后得生天上;守此五戒者若再加多培植福德因缘和念佛,便能往生不退转的西方极乐世界。若是不念佛又再犯戒,有五种损失,第一求财不能顺利,第二就是得财也易散失,第三到处受人轻视,第四恶名到处传遍,第五身坏命终之时堕落地狱。”
除此以外,佛陀又说些善因善果,恶因恶果的教理,增强他们的信心,佛陀的观机说教,听的人没有一个不感激。佛陀说完法后,大家都恋恋不舍的不肯解散,他们怕将来再不能逢到佛陀。
等到大家散去以后,已是更深夜静,佛陀带着阿难就在临时的讲堂中进入禅定。
第二天早晨,阿阇世王派大臣雨舍来访问佛陀。
因为阿阇世王和越只国因不愉快的事在一气之下想发动战争,为了对战事有必胜的把握,阿阇世王想知道越只国的情形,很多的臣下告诉王说,佛陀在越只国说法很久,最好派人前去请问佛陀。
雨舍大臣奉了王命,他想到为了要和越只国发动战争的事,去请问佛陀关於越只国的情形,实在是很不恰当的事。但王命是如此,雨舍想不告诉佛陀关于战争的话,只问些越只国的情形就好。
大智大觉的佛陀,并不是不知道雨舍的来意,佛陀等雨舍顶礼以后,先不向他讲话,对着在身旁为佛陀打扇的阿难问道:
“阿难!你见过越只国的人集合在一起谈论过政治的事吗?他们的政治是不是自由平等呢?”
“我听过他们谈论政治的事,他们的政治非常自由平等!”阿难回答。
佛陀点头说道:
“是不错的,越只国上下全国人民,非常团结,外国的侵略不会有胜利的把握。阿难!还有你听到过吗?越只国的人很有教育,从来不做不法的事,一切都很合礼度,你有听这样的话吗?”
“佛陀!我知道越只国的教育非常普及,无论男女老少,他们都讲求知识,都很守法爱国。”阿难明白佛陀的意思,顺着佛陀的意思回答。
佛陀又再点头说道:
“如果是这样,老少都受教育,都知道守法爱国,他国的侵略,是不会胜利的。阿难!你还有听说过越只国的人民,孝顺父母、和睦乡亲、尊师重道、敬老恤贫,一切都合乎义理人情的话吗?”
“佛陀!我知道越只国的民风很厚,他们都奉行佛陀的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的教法。”
佛陀非常欢喜的再说道:
“阿难!如果是这样,他们的国家和人民以伦理道德行事,那就会平安幸福,不会畏惧外国的侵略。阿难!你还有听说越只国的人民,信仰宗教、恭敬沙门,全国上下都讲究道德的话吗?”
“佛陀!我听说过的,越只国的人民对佛陀的教法有着甚深的信仰,相信因果,受持五戒。”阿难知道佛陀的心,他不考虑的回答。
佛陀像是没有别人在身边,又叫阿难道:
“阿难!假使是这样,越只国一定是国泰民安,他国的侵略者如要发动战争时,定有甚多的顾虑。阿难!你有听说过越只国的人民,不说邪语、不谈妄言、家庭圆满、清净无缺的话吗?”
“佛陀!越只国的人民,慈颜爱语,我是知道的,他们私人的事,隐恶扬善,公家的事,大家讨论得失。”
佛陀加重语气说道:
“阿难!假使是这样的话,公私分清,各人自爱,他国是不敢侵略的。阿难!你有听说过越只国的人,喜欢供养沙门、多做功德慈善事业、乐于布施的话吗?”
阿难恭谨的答道:
“佛陀!我们比丘都喜欢行化在越只国,在越只国的佛化事业,很容易推动。”
佛陀慈悲严肃的结束对阿难的问话,佛陀再说道:
“阿难!你和我到过越只国,知道那边的国情,你和我的意思一样,越只国不畏惧他国的侵略!”
大臣雨舍,听到这里的时候,非常佩服,实际上佛陀的话很含蓄。
像这样给雨舍大臣的回答,真是一位大圣者的佛陀。
雨舍了解佛陀的意思,所以他作礼对佛陀告辞道:
“佛陀!我很懂得越只国的人民,同一信仰,同一思想,同一意志,同一行为,他们全国上下团结一致,是不会被征讨而亡国的。像佛陀说越只国有那七个条件,他国对他是无可奈何的。谢谢佛陀,你很忙,失礼得很,我先告辞了。”
佛陀知道这场战争可以避免,心中非常欢喜。
佛陀招呼阿难把巴连弗城的比丘、比丘尼、及皈依过的信徒,再集合到临时讲堂中来,佛陀要以住世的余力教示弟子。
比丘等都集合好时,佛陀对大家说道:
“诸善男子善女人!我现在要和大家说七不退法,你们好好谛听,好好思惟,好好记着,甚么是七不退法呢?
“第一、对正义的话要常常讲。
“第二、上下和爱,彼此尊重。
“第三、奉法作事,不要违背法制。
“第四、要尊敬学识渊博和努力弘法的比丘。
“第五、真心的信仰要坚固,主要的要有孝敬之心。
“第六、名利的事先人后己,财宝不要余留。
“第七、修学涅槃正道,不要顺从欲情。
“这七不退法,不管男女老少都应共同奉行,世间是无常的,但法是不坏的。另有七法也要记住,照这个进行,长养善心,就不会违背法理。
“第一、事要求少,但做得要多。
“第二、态度沉静,不好多言,说话仁慈,不出恶语。
“第三、睡眠要少,不要懒惰,身常行慈,不害众生。
“第四、为大众作事,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。
“第五、不要自赞毁他,意常行慈,悲愍他人。
“第六、不要和恶人同在一起,多亲近善知识。
“第七、求法、守法、弘法,不忘真理运动。
“诸善男子善女人!我的弟子如能奉行此七不退法,千万年后佛陀的教法一定会和日月同光,普救世人!”
佛陀恳切的叮咛,无非是希望在他涅槃以后,他的弟子听到他的狮子吼声,心能清净,发起欢喜勇猛为法之心。
佛陀第二天要离开巴连弗城的时候,问阿难道:
“阿难!巴连弗城是谁设计建筑的?”
阿难回答道:
“这个城是雨舍大臣兴建的,他是恐怕越只国前来攻打,为了防备,所以建设这座城。”
佛陀听阿难说后,对这座城下预言道:
“对啦!阿难!国防也很要紧。这个城很合乎正理,这个城是贤人住的地方,商业会繁盛,正法可实行,用来防守,不是用来侵略,敌人打来是不会破。如果将来城有坏的时候,必定是三事当中的一事:一是大水的泛滥,二是大火的焚烧,三是城中的人和敌人共谋,除此以外,巴连弗城是不能破的。”
佛陀渡过恒河,出了巴连弗城,雨舍大臣对佛陀深深尊敬,为了纪念佛陀,佛陀走过的城门,就改名乔达摩门,佛陀渡过的河,就叫做乔达摩河。乔达摩,那是佛陀在俗时的另一个姓名。
佛陀到达毗舍离国的时候,各地的比丘弟子中有不少的人都赶来跟随佛陀,佛陀带领着他们,就在毗舍离国开布教的工作。
有一天,住在毗舍离国城内的一位女子,名叫庵摩罗,是当时有名的美人,而且家财万贯,拥有良田奴婢不知其数,当她听说佛陀和比丘们光临到毗舍离国的时候,她很欢喜的乘着宝车,带着侍女出迎佛陀和比丘。
佛陀过去就知道庵摩罗女的名字,人家都说她的魅力很大,现在远远的看她乘着华丽的马车,打扮得花枝招展,佛陀就告诉诸比丘说道:
“诸比丘!你们看到前面来了很多的女人吗?那个坐在车上的美女,她的聪慧丽色,很能燃起修道者的爱情之念。你们此刻要正心,用内省的工夫,观察无常、苦、不净、无我的真理,不要把自己的心给她夺去。”
庵摩罗女走到佛陀的座前,佛陀和比丘们端坐在树下,庵摩罗女下车一看,佛陀的慈容,那佛陀的威德之光,顿时将她娇媚的态度除去,她带着纯真的心情恭敬的以首接地,顶礼佛陀说道:
“佛陀!请慈悲接受信女庵摩罗的顶礼。”
佛陀等她礼拜以后,叫她坐在旁边,佛陀说道:
“庵摩罗!你的心很纯真善良,表现到面容上来的也是美貌端庄。你年龄很轻,积有财宝,具有女德,更增加你的美丽。而且,听说你很信仰我的正教,真是难能稀有的事。男人有智慧,乐好正法,这没有什么稀罕,但女人意志比较薄弱,虚荣心重,爱欲情深,而能信仰正法,这真是可贵之至!
“在这个世界上,法喜之宝充满在人间,但是那被一般人追求着的财和色,并不是不坏的宝,正法才是永远不变之宝。赫赫威名的英雄,病的时候就会失去他的威武;青春的年华,也是向着年老和死亡之途而去。修道的人才会处理生命,才不会给无常老死侵害。
“有爱的欢聚,就有别离的痛苦,不爱的在我身边而不离开,世间上的万事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心意,只有把正法长存我们的心中,才真正能听我们的话。靠住正法的力,才能离开与生俱来的苦恼。女人要坚强起来,精进正法的道行,努力正法的事业,不要为女人的弱点打败,要紧的是能有向女人的弱点挑战的精神!”
庵摩罗女听佛陀的法语,像黎明的钟声,敲醒她昏迷的梦乡,心生欢喜,唤起了乐法的智慧,坚固了向道的信心,当即至诚恳切的皈依佛陀,受持五戒。
庵摩罗女临走的时候,恭请佛陀到她的家中受供,佛陀告诉以住世的因缘不久,还要向别的地方去教化推辞,庵摩罗女听了更是依恋不舍,再三的坚请佛陀,一定要到她的家中供养,佛陀察知庵摩罗女乐法的诚心,令众生喜,满众生愿,佛陀也就很欢喜的答应。
年老的佛陀,身旁绕着剃除须发的比丘;年轻的庵摩罗女,带领穿着华丽服装的侍女,这身份,好似在两个世界里的人物一样!
庵摩罗女先向佛陀拜辞,内心充满欢喜,急急的乘车回去准备,她在途中发生一件不寻常的事。
庵摩罗女的一行人走在途中,迎面遇到五百人穿着五色的服装,乘着五色的车马,双方都不避开,尤其庵摩罗女走在马路当中,她像是目中无人的直向前走,结果把那五百人车马之上的旗帜撕破不少。
这一行五百人,他们本是离车族的乡党,为了迎接佛陀,他们也是急匆匆的赶来,他们穿着白色的服装,就乘坐白马拉的车;穿着青色的服装,就乘青色装饰马车;穿着赤、黄、黑的服装,车马总也是赤黄黑的装饰,以这样整齐的打扮来迎接佛陀,可以说是很隆重的场面。
一去一来的车马和人,都是洋洋得意,等到庵摩罗女这边把他们的车马旗帜相碰撕破时,离车族的人大怒,其中代表离车族的师子长者,大怒道:
“你们是那里来的粗野的女人?依靠谁的势力是这么目中无人?你看!把我们的车马上的旗帜都撕破了!”
庵摩罗女不慌不忙,很安静的说道:
“对不起得很!明天佛陀要行化到他国去,今天我恭请佛陀到我的家中供养,急得很,所以碰坏你们的旗帜,失礼!失礼!”
离车族的人,一听这话大惊,急忙问道:
“你说的什么话?佛陀今天住在你们的地方?”
“对啦!”庵摩罗女扬扬得意的回答。
“让给我们好吗?我们给你十万黄金!”
庵摩罗女摇摇头道:
“不行!我已经和佛陀约定!”
“那么再加十六倍以上的黄金给你!”
庵摩罗女又是骄傲的摇摇头:
“不行!你把国中所有的宝物给我也不行,佛陀已经答应我,不管你们怎样都没有办法,对不起得很!”
庵摩罗女说话的时候,她的面容一点抱歉的样子都没有,反而很高兴。离车族的五百人很生气,大家商量的结果是一起去恳求佛陀再说。
这样,他们就和庵摩罗女分别,当他们要走近佛陀时,佛陀像早就知道似的指着他们对弟子道:
“诸比丘!前面又来很多人,他们是离车族的乡党,假使你们要看吒利天的人游戏,看他们就可以知道。你们不要羡慕他们,那不过是外表而已。你们要紧的是正心诚意,精进不懈,如果能打倒贪心,驱除烦恼,到什么地方,遇什么场合,都不会失败。具备诸威仪,要行的时候行,要停的时候停,行住坐卧,适宜中道,治心不乱是第一,不是看表面就知道的。”
佛陀是怕弟子们看来人那么华丽的场面,心中就生起卑屈的念头,佛陀慈悲安慰到大家的心,大家都是跟随佛陀多年的大比丘,就是佛陀不说,大家也并不感到卑屈,反而觉得有大圣佛陀做老师,是无上的光荣。
离车族的乡党,走近佛陀,急忙下车,向佛陀礼拜,并请佛陀开示,佛陀就向他们说教道:
“在这个世间上有五项难得之宝,第一是佛陀出现于世,能相逢听闻说法;第二是信仰佛陀的正法,能来修学不懈;第三听闻佛陀说法,思惟考究,得光明智慧解脱;第四一心奉行佛陀之教,脱出六道轮回;第五听闻佛陀正法,知道生死因缘,断情绝欲,进入涅槃。你们现在逢到佛陀住世,亲闻佛陀说法,以后就看你们如何做法,而来精进勇猛到达彼岸。”
五百人离车族的乡党,听完佛陀的法语后,一致要求佛陀到他们的地方接受他们的供养,佛陀以庵摩罗女请约在先的话推辞了,离车族的人虽然是感到非常遗憾,但能亲闻佛陀说法,也就很高兴的回去。
佛陀带领比丘们当晚住在庵摩罗女的地方,第二天,庵摩罗女拿出很多的东西出来供养诸比丘,吃饭后洗手,都是用金瓶盛水注在佛陀的手上,佛陀洗完手后,庵摩罗女向佛陀说道:
“佛陀!毗舍离城中的花园,以我的这个花园最优美,我现在供养给佛陀,请佛陀怜愍到我,慈悲的纳受。”
佛陀很欢喜的接受下来,命令不少跟随的弟子留在毗舍离国说法度生,自己和阿难等,就和毗舍离城告别。
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弟子及遗教
第四十七章最后的弟子及遗教
伟大的佛陀,应身的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,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的地方,许多比丘也都来聚会在这里,佛陀就对大家说道:
“诸比丘!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,我告诉你们,自从我成道证得正觉以来,爱护比丘及一切弟子,教化大众,赐福给大众,把欢喜布施给人,以慈悲对待一切众生。我说法度生,没有想到过辛苦和休息。
“我要讲的,对你们都已讲过,我没有想你们弟子是我的,众生是我的,我可以命令大家,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,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。我要讲的都讲,佛陀没有秘密,我不会给人压迫,要人来服从我。
“我应身的年龄老了,旧的车子要坏,用修理来保养,不是永久的办法。我在三个月后,于拘尸那迦罗成的娑罗双树间依着法性进入涅槃,获得无上的安稳,我会永久的照顾到你们,照顾到未来一切信仰我的众生。”
佛陀涅槃的确实日期一发表,弟子们大惊,在弟子们的心中,顿时觉得日月无光,天地旋转起来,佛陀又再说道:
“你们不要伤心,天地万物,有生就是无常之相,无论怎样逃不了这个定律。我过去不是向你们说过吗?所爱的必定有散失的时候,会合必有别离的时候,人间心物所合的身体,既是无常的,就不能如人们所想的自由。肉体的生命不能永久长存,我不是常这样说吗?
“要佛陀的应身永久的住于世间,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。我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,我当然不能违背法性。你们假若要我永久住于世间,而你们却不依着我所指示的教法而行,就算我活了千千万万年,又有甚么用呢?你们若能依我的教法而行,就等于我永久活在你们的心中。我的法身慧命,会遍于一切处和你们及未来的众生共在一起。
“你们要坚定信仰,皈依法,依法而行,不要皈依其他。不懈怠的修学圣道,解脱烦恼,住心不乱,这就是我真正的弟子。”
佛陀说后,又启程经过波婆城的阇头园的地方,曾接受金银匠的淳陀供养的旃檀茸,旃檀茸是菌类,是不消化的食物,佛陀吃后觉得非常不好,但佛陀仍慈悲的为他解答四种沙门的不同,淳陀很是感动。
佛陀说沙门有四种:一是行道殊胜的沙门,二是善说道义的沙门,三是靠道生活的沙门,四是秽道的沙门。同一样的沙门,有真、有伪;有善、有恶;不能见到不善不贤的沙门就毁谤到整个的沙门。好像良田的禾苗,里面也会杂着几根稗草。站在在家信徒的立场,多亲近善知识,但不应批评沙门,好坏善恶在家信众最好不管。
以后,佛陀就在竹芳村的地方示疾,但佛陀没有停留,仍然在途中行化。有一天,佛陀的慈颜,现出不可思议的光辉,比平常更圆满、更清净、更庄严,像日月一样,光明灿烂;像大海一样,深广无边。阿难问佛陀说道:
“佛陀!自从我侍奉您以来,今天第一次见到佛陀的慈颜比往日更光泽,那无量之光像要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照透一切的样子。”
佛陀回答道:“是的!佛陀的光色有两次特别不同,一是初成佛道证得无上正觉的时候,二是将要进入涅槃的时候。”
阿难听了!觉得欢喜,又觉得黯然!
佛陀在播散真理种子的途中行走着,后面不少的人跟着,他们跟在又老又病的佛陀身后,好像都在流泪。其实,假若世间上有真正健康的人,慧命永无老病死的人,那就是救世主大圣佛陀其人!
佛陀在路上行走着,阿难很畏惧的流泪问道:
“佛陀!您入涅槃以后,应该用甚么方法来做葬式?”
佛陀安详的回答道:
“他们皈依的人都会帮忙,你不要管,放心做自己的事。不过,我也可以告诉你一些方法,供你参考,大家也都希望知道,免得在很多的人中,会生出异论来。所以我有讲给你们听的必要。那么,我就讲转轮圣王的葬法吧!”
“转轮圣王的葬法是怎样呢?”阿难伤感流泪不止。
佛陀静静的答道:
“先以香汤洗体,然后用新的净的棉花包裹起来。在这之上再包五百毛毡,装入金棺,在棺内浇上麻油,然后把金棺纳入铁椁之中,外面再用旃檀的香廓围绕,上面堆积名香,四周放鲜花……”
佛陀说到这里时,像沉思了一会,又道:
“佛陀可以自己用三昧真火荼毗,你们收拾舍利,在十字路口建立塔寺,给过路的人知道思慕、信仰。”
佛陀不是自己要求塔寺的人,他是为众生才说建塔寺的遗言。
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,吩咐阿难道:
“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,头在北面向西,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,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。我于今夜将入涅槃。”
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,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,要紧的提出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。经过商量以后,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:
“佛陀!我们弟子大家禁不住伤感之情,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:
“第一、佛陀住世的时候,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,佛陀涅槃以后,我们依谁为师呢?
“第二、佛陀住世的时候,我们依佛陀安住,佛陀涅槃以后,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?
“第三、佛陀住世的时候,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,佛陀涅槃以后,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?
“第四、佛陀住世时,佛陀的言教,大家易生信解,佛陀涅槃以后,经典的结集,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?”
佛陀慈祥恺悌的回答道:
“阿难!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,确实非常重要。
“你们不要这么悲泣,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是在世的话,一定不会像你们这样;大迦叶此刻还在途中,我涅槃前他是来不及赶到。你们要认识法性,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,这终是无常之相,唯有佛陀进入涅槃,你们依法而行,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!
“我现在答覆你们的四个问题,你们好好的记着:
“第一、你问我涅槃以后,依谁为师;应依波罗提木叉(戒)为师。
“第二、你问我涅槃以后,应依何安住,应依四念处安住。
“第三、你问我涅槃以后,恶人如何调伏,应默摈置之。
“第四、你问我涅槃以后,经典如何叫人起信,应在一切经首安‘如是我闻’之句。
“阿难!你们应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,佛陀的悟处,佛陀的说法处,佛陀的涅槃处。要紧的是身常行慈,口常行慈,意常行慈。别的不用挂心,现在不要悲伤,赶快去娑罗双树间为我敷座设床。”
佛陀的话,听得阿难和大家更感动!更伤心!
佛陀在娑罗双树间,左近有五百力士听说佛陀将要进入涅槃,大家都来向佛陀顶礼。这以后,又有一个外道须跋陀罗,年龄已一百余岁,在外道中是很有学识道德的长者。然未闻正法,始终没有开悟。这一天听说大觉佛陀要在这里涅槃,想到慧灯将要熄灭,法船将要沉没,他不得不带着勇气匆忙的前来向佛陀请教,以打破他胸中一向的疑团。
须跋陀罗到达娑罗双树,穿过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,正当阿难侍奉着佛陀,阿难一见来者是个外道,怕他是来和佛陀辩论,赶快向前阻拦道:
“请你不要再来打扰佛陀,佛陀今夜将要涅槃。”
须跋陀罗向阿难尊者要求道:
“正是因为听说佛陀将要涅槃我才来的。我此时已感觉到佛世难遇,正法难闻,请你帮忙,我心中有个疑团一定要佛陀才能解决!”
这时候,阿难是再三的辞谢,须跋陀罗是再三的请求。大悲的佛陀,不舍众生,听到求道者的声音,即喊阿难道:
“阿难!他不是来和我论战的,他是须跋陀罗,是我最后的弟子。让我去除他的疑惑,让他来和我见面。”
阿难没有办法,只得带须跋陀罗引见佛陀,须跋陀罗很是欢喜的问道:
“佛陀!世间上所有的沙门、婆罗门、六师外道,都说自己是一切智人,又说除他以外,其他的宗教都是邪宗邪教。自己所行的是解脱大道,别人都是错入歧途。这样互相非难,这正邪究竟如何分别呢?是非究竟以甚么为标准呢?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得到解脱呢?”
佛陀欢喜微笑着回答道:
“须跋陀罗!你问得很好,我很高兴为你解答,世间上无论那一个修行者,如果他不知道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的三法印,他就不能认识诸法的根本;他如果不修学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的八圣道,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,就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。
“须跋陀罗!世间上谁的法中有三法印和八圣道呢?我以真实的话告诉你,唯佛陀的法中才有八圣道,唯有佛陀的教法中才有真正解脱的沙门,唯有佛陀才是一切智人。
“须跋陀罗!观察外道的教法,他们不依三法印,没有八圣道,当然就没有解脱的修道者。虽然他们说有,那不过都是妄言。
“须跋陀罗!我八十年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宫,后来受教育时也曾被六师外道所迷。我十九岁的那年二月初八日出家,三十一岁的那年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成道,今天是八十岁的二月十五日,我于午夜在此娑罗双树间涅槃。
“须跋陀罗!从我成道的时候起,这个世间上才真正的有沙门;我涅槃后,留正法于人间,信仰的人定能获得解脱,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之源。”
须跋陀罗听闻佛陀的真理之音,心中的迷雾顿时开朗,当即证得阿罗汉果,他顶礼佛陀的圣颜,发愿作佛陀住世最后的弟子,并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,大家见了都很感动。
佛陀以吉祥卧的姿势卧在娑罗双树之间床上,很多的弟子围绕在佛陀的四周,大家都是揩鼻抹泪。这时,风息林静,鸟兽没有鸣声,树木之皮流出水滴,百花都萎谢凋零。整个的世间都现出寂寞萧条的现象。
佛陀心如止水,和平常说法没有两样,静静的向诸弟子作最后的遗教:
“诸比丘弟子!我涅槃以后,你们要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,善为受持,不要遗忘。戒就是指导你们的大师,你们持戒,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,如黑暗中燃起明灯。这和我住世,没有甚么不同。
“诸比丘弟子!你们要弘通正法,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运动,不要贪图财利,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。你们修道利人,自有人供养,不用为生活操心。
“诸比丘弟子!你们要奉行正法,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,不要结好贵人,亲厚媟慢,你们应该节身时食,清净自活;要端心正念求度,不要显异惑众。
“诸比丘弟子!你们更应该节制六根,不要让六根追逐六尘,以免放逸堕落。好像管理凶悍的恶马,一定要用辔制,不然,将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。恶马之害,只有一世,六根之害,殃及累世,这是不能不谨慎注意。
“诸比丘弟子!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,是以心为主,大家要好好制心,心的可畏,甚于毒蛇、恶兽、怨贼。好像人的手中拿着蜜器,动转轻躁,观看到蜜,不见前面举步就有陷坑。放纵心意,好像狂象无钩,猿猴得树,能够丧失一切善事,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,把心栖于安静的境界。
“诸比丘弟子!你们接受到饮食供养,应当作服药之想,好和坏都不要增减。不要起贪嗔之心,饮食不过是为资养色身,除去身体的饥渴。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,但取其味,不损食香,不要多求,以免坏其善心。
“诸比丘弟子!假如有恶人前来伤害你们,你们当自摄心,不要起嗔恨的念头;更要护口,不要说恶毒的语言。你们要知道放纵嗔恚的心,就能妨碍修道,破诸善法,坏好名闻,失去一切功德之宝。忍的美德,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。能够行忍的人,才是有力大人!假若不能用欢喜之心,忍受恶骂之毒,如饮甘露,就不能称做有道的智慧之人。
“诸比丘弟子!你们不要有骄慢的心,不要有谄曲的心,不要有欺诳的心,不要有悭吝的心,心宜端正,以质直为本。
“诸比丘弟子!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,苦恼亦多;少欲的人,才是住于安稳的世界。你们要脱离苦恼,就要知足,知足之法,才是幸福安乐之道。
“诸比丘弟子!你们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,则事无大小,就没有困难之处,好像涓涓的细流,也能凿石穿山,进入大川巨海;否则,对于弘法的家务,利生的事业,常常懈废,如同攒木取火,未热而息,虽然要想得火,火怎能自动跑出来呢?
“诸比丘弟子!你们要不忘正念,一切烦恼恶魔就不能侵入。你们要做勇猛的将军,披着重铠,持着禅定的刀刃,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;佩着智慧的利剑,知道世间生灭的法相,降伏一切诸有的苦患。
“诸比丘弟子!在生死的大海中,你们要撑好智慧的法船,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,燃着智慧的灯光,走过无明闇冥的世间。常以闻思修的智慧,才能进入三魔地。
“诸比丘弟子!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,不要忘失。我如良医,知病说药,服与不服,咎不在医;我又如善导,导人善道,闻者不行,过不在导。
“诸比丘弟子!我所说四圣谛十二因缘,是宇宙人生真理,今我将要涅槃,如有疑者,可速问我,我当为你们解答。”
夜是静静的,没有别的音声,只有佛陀说法的音声,月光分外明亮,流星划过长空,诸比丘弟子呼吸不敢有声,聆听佛陀最后的法语。最后佛陀问大家对四圣谛、十二因缘有不解的地方,可提出来问。如是三问,大家都默默无言,因为都没有疑惑,当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对佛陀说道:
“佛陀!我们了解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真理,在这个世间上,月可令热,日可令冷,佛陀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教法不可令异。”
佛陀非常安静,没有一点疲倦的样子,这就是将要进入涅槃的佛陀吗?叫人真难以了解,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的啜泣。
第四十八章 涅 槃
第四十八章涅槃
西山上高悬着一轮满月,在二月十五日的午夜时分,它显得是更大更美,但谁也不去注意,大家只沐浴在佛陀的爱的慈光中。
伟大的救主佛陀,看看时间要到,他又慈祥的对诸比丘和皈依的弟子们作最后的叮咛:
“诸弟子!你们不要悲哀,我在世上就是把肉体的生命活上数千万年,和你们共同在一起,但有会合就有别离,这是不变的道理!这个世间上现在已有四圣谛和十二因缘之法,大家都会明白自利利他的道理,佛法已具备,我进入涅槃常在法性中照顾你们,还有甚么可悲哀的地方呢?
“我所要度的众生皆已度尽,还末度的众生,皆已作了得度的因缘。现在已没有让肉体继续存在的必要,你们随顺我的教法而行,就是我佛陀的法身常在之处!”
多么有权威的声音啊!多么伟大崇高而永世长存的救主佛陀啊!
佛陀就这样安静的进入了涅槃,这时娑罗双树都变成白色,一片乌云遮蔽了月光,狂风从四方吹起,山川震撼摇动,火焰从地中冒出,清流都滚沸起来,天人擂鼓打锣悲叹传报,弟子们捶胸顿足号哭失声,百兽从山中狂奔而来,群鸟集在林间乱飞乱鸣。──这一切都是在为三界导师佛陀的涅槃致哀!
佛陀涅槃以后,弟子们用金棺收殓起圣体,上面装饰着宝幢幡盖,并以一切名贵的香华庄严在四周。这时在远方的大迦叶闻讯赶到,抚着金棺痛哭失声,佛陀不灭的灵光,知道首座的弟子大迦叶赶到,特从金棺中伸出足来,大迦叶见了更是感动流泪道:
“慈悲的救主!伟大的佛陀!请您放心,我们会依照您的足步来行!您永劫的寿命会长存世间,您的甘露之法会流布一切地方,您的慈悲德光会庇护一切,您像是永远不灭的太阳!”
大迦叶说后,佛陀的足收进金棺之中,弟子们又号哭起来,正当弟子们号哭时,佛陀用三昧真火荼毗了。
佛陀荼毗后,舍利为拘尸城的末罗族所得,各国的国王不服,都带兵前来征讨拘尸城,夺取佛陀的舍利,后经调解,由摩竭陀国阿阇世王领导,八国共分舍利造塔供养。
佛陀涅槃后的九十天,是五月十五日,由五百大阿罗汉的常随弟子,公推大迦叶为上首,离竹林精舍西南一里多的耆阇窟山的大石室中,由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,持戒第一的优波离诵出律藏,经过大众的印可,完成八万四千法门,永作生死海中的宝筏,这就是佛典的第一次结集。
佛陀的真理言教流传至今,依法修行而得救的人,其数之多,实在难以统计;受佛陀之光庇护的人,在今日世界上那一个角落没有?佛陀实在是我们人格最高的模范,是我们三界众生的救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