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之释义(第二小节)
依照开智慧之浅深次第,分三种智:(一)是【一切智】(3);指能知一切法总相之智慧。一切法总相是什么?经上说是万法(4)皆空(5)。盖宇宙万法,凡夫执为实有,其实皆是因缘所生,并无自性,所以是空。譬如:两手相合有缝,而本无实缝。是故,金刚经云:【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】。小乘四果罗汉,修析空观,证偏真理;大乘别教十住菩萨,修从假入空观,见真谛理;同断见思惑尽,即开一切智。(二)是【道种智】(6):能知诸法别相之智慧。盖菩萨必须度化众生。而度化众生,必须懂得诸佛道法(【道】,包括藏通别圆四教,有、空、亦有亦空,非有非空门四门),和诸众生善根心理(【种】包括上中下根)。佛法与众生,虽亦不离因缘性空,却缘起现有,且别别不同。别教十行菩萨,修从空入假观,偏学四教四门,见俗谛理,界内外尘沙惑断尽,即能用诸佛道法,发起众生善根,是为道种智。(三)是【一切种智】(7),又称【一切道种智】。盖佛法无量,众生无边;一般菩萨只能知下不能知上,唯佛究竟,知一切道与一切种。故无一事而不知,三千大千世界外下毛毛雨,悉知其点数;无一事而不办,纳须弥山於芥子许,如反掌折枝。此则修中道观,断根本无明惑,见空有不二之中谛理,是为通达总相别相(8)之佛智慧。
【注解】
(3)一切智:声闻、缘觉之智也。知一切法之总相者。(总相即空相也。)
(4)法:为通於一切之语。小者大者、有形者、无形者、真实者、虚妄者、事物其知者,道理其悟者,皆悉为法也。又法者,兼摄有体、无体,该尽一切法也。
(5)空相:诸法皆空之相状。因缘所生之法,无有自性,是空之相状也。又真空之体相,名为空相。
(6)道种智:菩萨之智也。知一切种种差别之道法者。
(7)一切种智:佛智也。佛智圆明,通达总相、别相,化道断惑一切种之法者。
(8)别相:事事物物各别之相也。 |